網球

作者:王興國、盧志偉

使用網拍等工具從事競技活動早已受到一般民眾以及專業人士的喜愛,例如網球、羽毛球以及壁球等,本頁將集中在使用網球拍的硬式網球選手所易遭受的傷害作報告,網球主要技術包含擊發球、與截球,文獻中指出,在社會中參加俱樂部的選手中,因從事網球活動而受傷者其普及率達9.1% 至 14.1%,且有非正式的統計指出,青少年選手傷害出現位置上下肢的機會幾乎均等。硬式網球選手競技傷害的形式,包含關節韌帶的扭傷 (64%),肌腱 (18%) 及肌肉的急性傷害(10%),以及發生在其他部位的傷害 (9%),一般而言,關節韌帶的慢性扭傷,多發生在肩、膝、與肘關節,而踝關節則偏重於急性的傷害,頭 (含面部)、頸部發生被球擊中的傷害也有出現在少數報告中。 網球發球時,手臂需要舉高於扇膀,使得肩關節最容易到受傷,所以在發球時,從手臂抬高、前臂自然向後垂下作準備動作,到手臂及前臂用力繫球的瞬間,要避免使用突然或不連貫的動作,以免造成傷害。另外,在網球上最常會發生傷害的部位莫過於手肘;肘關節的運動傷害,除了衝擊外力使得骨折脫臼外,最常見的傷害可算是由於運動本身需要到肘關節的重覆動作所引起的慢性,或疲勞性運動傷害。這問題被普遍稱為網球肘,網球肘,顧名思義是指肘關節因為打網球引起酸痛或不舒服等症狀,正確的醫學名詞稱為肘關節外踝炎。網球肘通常都是由於肘部肌肉因過度使用而引起的一種疲勞傷害。網球肘大部分發生在肘關節外側,亦即肘關節中最往外突出的部住,發生在肘關節內踝的較為少見。發生在肘關節內側的網球肘,和正手拍擊球有關,所以又稱正手拍網球肘,相反,發生在肘關節外側的比較常見,和反手拍擊球有關,故又稱為反手拍網球肘。正手拍網球肘在職業選手較為常見,這是因為這類選手在發球時用力過大,或是發球時的瞬間彎曲手腕時,使彎曲肌群產生傷害。至於較常見的反手拍網球肘,則常見於業餘球員或週末玩網球的人們,這是因為反拍擊球時,手腕必須伸展以增加球速,當擊球時,球的落點不在球拍的重心時(即球拍最為吃力並產生最有效反彈力的位置,在專業的球拍上會有標示),就會使球拍產生震動搖晃而增加手腕的負荷,由於手腕的伸展肌肉(大部分在手背)附著在肘關節外踝,因此產生的力量會集中在肘關節外踝,使那邊的肌肉或肌腱受力過度而受傷。

預防網球肘的方法除了增加手背肌肉的力量﹑柔軟度和耐力之外,正確的擊球技巧,以及減少球拍晃動是最重要的。至於實際的治療包括:在打球以後,在肘部施以冷敷:把肌肉冷卻到攝氐廿度以下時,肌肉收縮的速度和張力會減慢;冷卻到攝氐十八度以下時,維持肌肉收縮的力量和肌耐力都會大減,故適當的冷敷可以使肌肉得到鬆馳放鬆。另外,正確的護肘常可減輕肘關節的酸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護肘應戴在肘關節的下端,而非直接套在整個肘關節的部位,護肘的材料必須是非彈性的,利用護肘在手背肌肉加以適度的壓力,可以減少肘關節外側及肌腱附著部位的應力。患網球肘的人,不妨暫時用雙手打反拍,這樣力量可分由兩雙手來分擔,常常可以減少網球肘症狀而得到改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這種傷害並不限於打網球時才會發生,無論在日常生活中傷及此部位的都叫網球肘;它的成因主要是在運動或工作時,手臂受到撞擊性衝力或前臂不停扭動,傷及手臂附近的肌肉,關節,軟骨及纖維所致。

除了技術上要注意外,有一些外在的因素也應該要留意:網球場上的草皮如過於摩損,則會使地面阻力減少,運動員在場地上來來去去地打球時便容易滑倒;網球的表皮一樣,摩損的網球就不要繼續使用,應立即更換,因為網球表皮可以使網球在碰地時跟地面產生一定的摩擦力及阻力,使球速減慢,這樣接球的人就不用承受過大的衝擊,不然衝擊太大便容易造成傷害。選擇適當的球拍同樣是很重要的:球拍太重會對手部產生負擔,例如木拍子會比玻璃纖維及鋁製的拍子重,故容易造成傷害;另外,最為人所忽視的就是網子的張力,網子較鬆,拍子不但會較容易控制,還可減少肘部的傷害,有些專家建議用羊腸線,可以減少肘部所受的壓力。球拍握柄的直徑也要適當,最適當的直徑是把中指緊握握柄時,指尖應能夠碰到手掌近手腕處,有些人喜歡用繃帶纏繞握柄,但卻沒有把原先的脫下來,這樣便會使拍柄直徑增加,引發潛在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