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風後黃金期的物理治療 ====== 中風患者急性期7天內的醫療處置目的在穩住腦壓、血壓與生命跡象,避免進一步惡化,當神經科醫師判斷病情已穩定時,便可開始較積極的物理治療,例如:離床進一步的訓練。 ===== 一、治療原則與目標 ===== - 完成最佳的神經性恢復 依據動作學習理論,利用誘發技巧,使自然做出順暢而熟練的動作,避免不正常、勉強的動作,以完成最佳、最自然的神經性恢復,不再有中風過的痕跡。 - 達到最大的功能性回復 完全的神經性恢復若不可能,也可利用代償性動作訓練,以達到最大的功能性回復。儘管手腳稍嫌笨拙,但仍可以完全獨立自主生活,甚至回到工作崗位,發揮社會生產力。 - 表現最輕的後遺症殘存 動作姿勢不只笨拙、不順,而且明顯怪異,必須透過協調性修正、訓練,使不正常的動作、姿勢減到最輕,雖不能獨立自主,至少可減輕照顧需求。 - 預防最少的合併症發生 褥瘡、關節攣縮、肺部積痰、尿路感染等合併症是臥床病人常見的現象,合宜的物理治療介入可以預防發生,以確保良好的生活品質。 - 維持最基本的人道尊嚴 少數最嚴重的中風雖然命救回來了,但卻成了植物人般,我們確實無能為力,這時我們照顧的目標只是維持做為一個人的最基本人道尊嚴,如環境的整潔,不要蟑鼠蚊蟻橫行;身體的乾爽,不要尿糞橫流;身心的撫慰,不要頤指氣使,即使他已不能感受或表達等等。 ==== 二、治療的技巧與方法 ==== 一個自主、自然的動作,必須要有正常而適宜的關節活動度、肌肉張力、肌力、正常的感知覺、心肺耐力、動作控制協調及認知程度,所以治療的方法就是如何盡力回復這些要素。 - 如何利用誘發技巧,讓不會動的肌肉動起來。 - 會動的肌肉,如何正確引導,以求獨自主控制,使更靈巧,自然而有力,如手功能訓練、步態矯正。 - 保持每一個關節的柔軟性,不要僵化,所以每天要做關節運動。 - 對複雜的動作,分解成數個基本動作,逐一演練再合成起來,以改善動作控制,如行走訓練。 - 如何藉由良好的刺激以強化認知,並增加軀幹、肢體的感覺迴饋,以改善對肢體的動作控制,如:偏盲、空間感缺失、本體感覺喪失等現象。 - 如何經由正確動作不斷地演練,以改善動作控制與協調,轉入自發性動作,讓動作精確而自然。 - 中風患者的表徵是千變萬化的,而治療的技巧也因人而異,患者的變因太多、太複雜,依治療原則和目標,憑治療師的經驗評估患者所有狀況,綜合運用各家學說,採取最合適的技巧,並經不斷的再評估,以修正、調整治療方法,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要注意的是,我們的治療是和患者一起做,而不是給患者做。 === 三、分期的治療過程 === == A.初癱期:肢體軟癱無力,沒有任何反應。 == - 擺位:因為肢體毫無動作,若不加以正確擺位,容易造成手臂脫位、肩胛外翻、大腿外轉、足部下垂,甚至褥瘡。 - 關節運動:患側不能動,可以健側帶著動,或由他人幫忙做關節運動,以避免不動造成僵化或疼痛,透過動作也可讓病人恢復”動的感覺”。 {{:b5:b5ex001-.jpg?400|}} - 動作輕柔:在為病人穿脫衣服、翻身或扶上扶下時,動作要溫柔體貼,不能粗手粗腳,以免拉傷或發展出不好的肩手症候群。 - 床上活動:病人也不能終日靜臥,可協助他們做些翻身、手腳活動、床上移位、換衣服等。 - 離床活動:狀況穩定時,可以試著坐起來,上廁所及站立訓練,以多接收正常的外來刺激。 {{:b5:b5ex002-.jpg?400|}} == B.張力出現時 == - 繼續前期的治療及該注意的事項。 - 誘發技巧:當肌肉張力出現,一些反射也明顯了,便可利用誘發技巧,使出現我們所要的動作,使肢體動起來。 {{:b5:b5ex003-.jpg?400|}} - 墊上運動:這個時期有些床上的訓練不是很好進行,可以試做墊上運動,像小幼兒般從翻、滾、爬、跪、坐起等等,避免病人怕跌到床下而放不開。 - 坐、站立訓練:肌肉張力與些許反射動作既已出現,可利用來坐站起、站穩、重心移動、身體轉位及軀幹控制、腰髖控制、膝部控制等訓練。 {{:b5:b5ex004-.jpg?400|}} == C.協同動作期:肢體已經會動了,但不能獨立動作。 == - 繼續前期的治療及該注意的事項。 - 上肢控制訓練:肢體既已會動,可由肩、肘到手逐一訓練其在自主意志下受到控制。 - 動態平衡訓練:不只訓練擺雞蛋般會站立,還要在身體晃動時也能站穩。 - 行走訓練:下肢的控制可配合走路的分解動作,逐一加強其弱點,再整合為步行訓練,這是中風患者的訓練、治療重點所在,也常是他們最基本或最終的要求目標。 {{:b5:b5ex005-.jpg?400|}} {{:b5:b5ex006-.jpg?400|}} - 打破協同動作:肢體雖然會動,但常是整體的協同動作,如整隻手彎著縮起,不能獨立只做一個關節的動作,這不正常的動作型態必須打破,以免定型。所以這時期要病人做運動時不能太用力,以免痙攣增加。 == D.動作恢復期:不只會動,而且是獨立關節的自主動作,較正常、較自然。 == - 繼續前期的治療及該注意的事項。 - 正常動作型態的訓練:已能自主動作的關節保持靈活之下,讓它動得更大,也不引起其他部位的連動、干擾。 - 手功能訓練:這個時期不只手指會握拳,也能放鬆伸展,因此需要加一些功能訓練,如拿東西、揮手說再見、舉手摸頭髮等。 - 步態矯正:不只學走路,還要能正常一些的步態,彎膝跨出再踩地、協調性及兩腳交替性的動作,多加訓練使步態較自然。 - 加強肌力訓練:動作要能比較正常而自然,肌力的加強及平衡相當重要,如舉高雙手互拍、大鵬展翅飛翔狀、蹲下站起、單腳站等,都是很好的訓練。 {{:b5:b5ex007-.jpg?400|}} {{:b5:b5ex008-.jpg?400|}} {{:b5:b5ex009-.jpg?400|}} == E、動作獨立期:已經可以單獨做較細小的動作,如屈指數數、腳踝的轉動等。 == - 繼續前期的治療及該注意的事項。 - 協調訓練:強調雙手、雙腳、軀幹及大小關節的交互配合及協調,使整體的動作更靈巧、更和諧順暢。 - 精細動作:手指的精細動作如撿銅板、彈彈珠、拿筷子等,腳板的細微控制如蹺腳尖、踮腳跟、動腳趾等。 - 正常步態:這個時期已可以訓練走正常的步態,讓外人看不出中風的痕跡,如側走、倒退走、走直線、跑、跳、上下樓梯及自然的雙手擺動等等。 - 體能訓練:病人從中風後恢復過來,體力的訓練也十分重要,可以讓他們動作更靈巧、更自然,體能更好、耐力更強。 == 四、結語 == 中風患者的表徵是千變萬化的,依腦組織受損部位的大小、位置、持續時間及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等,而有所不同,恢復也不是從軟癱期一直到動作獨立期,一般由較低期開始的,多數只停留在協同動作期或恢復期;而一開始就脫離出協同動作的,多數可藉良好治療而達動作獨立期,這也是完全偏癱半身軟和部份偏癱的區別。而患者也非全是動作的障礙,另有小腦病變的運動失調,視丘病變的感覺喪失,頂葉病變的認知障礙、空間位感的錯亂等,更加深治療上的複雜與困難,必須治療師懷著愛心、細心與耐心,加上患者堅定有耕耘有收穫的信心,日復一日,恆心貫徹,共同組成「五心聯盟」。在歡笑中和病痛力戰到底,提昇生活的品質,發揚生命的尊嚴與光輝。 == 撰稿者 == 簡文仁 台北國泰醫學中心 物理治療組組長 2003.01.02